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增床位3200张、“15分钟社康圈”......2023年深圳就医更加便利


医疗是深圳人最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,也是历年来深圳“两会”关注的重点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,其中特别提及建设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体系。


在卫生健康方面,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作出了哪些新部署?深圳还将在哪些领域蓄力发展?来看深圳卫视&壹深圳客户端记者的梳理。


医疗资源扩容提质

2023年将新增床位3200张


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,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等项目,加快建设新华医院等项目,建成市第二儿童医院等医院,全年新增床位3200张。


“幸福感”是深圳社会民生领域的一个关键热词,只有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,才能切实提升市民的就医幸福感。对比前两年的数据来看,深圳在卫生健康方面出手也十分“阔绰”。


深圳市财政局数据显示,2021深圳全年卫生健康支出510.9亿元,相比2020年增长15.8%;报告显示,2022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3420亿元,增长7.0%。其中,深圳卫生健康支出675.5亿元,增长32.3%。


持续的重金投入,让深圳拥有了更多优质医疗资源,区域布局也更为均衡。


过去一年, 深圳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,高质量建成市中医院综合楼等10个项目,全年新增床位1920张。


4家新建市属医院项目陆续在宝安、龙华、大鹏等区“封顶”,预计完工后将再提供床位超8000张。


随着深圳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,以及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创新,更多高质量医院的到来,将大大满足深圳市民的就医需求。

小病家门口解决

社康服务增进“内力”


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实施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,新增社康机构35家,构建“15分钟社康圈”。


近年来,深圳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让深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。2022年,深圳全科医生数达到8964名,社康机构总数达到881家,全市覆盖率达到100%,社康服务扩容提质取得突破进展。


基层医疗机构的扩容提质,也源于深圳从未停止的改革创新。去深圳修订社康机构设置标准,加快选址建设科室更丰富、功能更齐全的社区医院,促进优质资源下沉,让市民就医省心又便捷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深圳将在社康机构建成2000个以上专科医生工作室,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,努力实现“小病在社区、大病到医院、康复回社区”的目标。

加快实现“病有良医”


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救治一体化的医疗卫生高地,加快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,打造10家研究型医院。


健康有人管,看大病也不难。2022年,深圳积极实施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”,通过“外引”和“内扶”,引进一批名院名校办医,打造卫生健康事业的“新高地”,随着“国家队”、“省队”的落地,深圳医疗水平大幅提升。

报告显示,2022年深圳新增三甲医院7家,累计32家;8家医院进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,2家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。


从“数量追赶”到“质量追赶”,从“病有所医”到“病有良医”,深圳正加快补短板、强基层、建高地,构建“顶天立地”的医疗卫生格局,全力实现“病有良医”。


跑起来、抢时间、争一流的奋斗姿态,相信新的一年,深圳将在建设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上开创新局面。


记者 / 李子立
部分内容整合自新华社
编辑 / 张雪莹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